联系实际,谈谈如何做到科学决策
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:1、提出问题,确定目标。一切决策都是从问题开始。所谓问题,就是应有现象和实际现象之间出现的差距。决策者要善于在全面收集、调查、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发现差距,确认问题,并能阐明问题的发展趋势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意义。
所谓目标,是指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,在预测的基础上所希望达到的结果。目标是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宿,目标必须明确、合理,要在需要与可能的基础上,分清必须达到的目标和期望达到的目标。
2、拟定可行方案。可行方案是指具备实施条件、能保证决策目标实现的方案。解决任何一个问题,都存在多种途径,要经过比较,制定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。所以,拟订可行方案的过程是一个发现、探索的过程,也是淘汰、补充、修订、选取的过程。要大胆设想、敢于创新,又要细致冷静、精心设计。
3、选择方案。对拟定的多个可行方案(备选方案)进行分析评价,从中选出一个最满意的方案。这个最满意的方案也是相对的,是决策者认为最满意的。最满意的方案的选出必须依据一定的决策准则,不同的决策准则下选出的最满意方案很有可能是不一样的。
4、执行方案。方案的执行是决策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。方案一经选定,就可制定实施方案的具体措施和步骤,以确保决策方案的顺利实施。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,环境可能会发生变化,原来假设的条件可能没有出现,因此需要根据情况及时作出调整,确保预期目标的实现。
主体
科学的决策过程是决策领导、专家与实际工作者互动的过程。在这个过程中,参与决策的主体相互配合,形成了一个决策过程。
参与科学决策的主体一般有以下五个:决策领导,决策助手,决策专家,学科专家,实际工作者和广大群众。
在科学决策过程中,上述五个决策主体缺一不可。他们在决策过程中相互配合、相互补充,环环相连,共同构成科学决策运行的动态系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