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

如何理解曲则全

如何理解曲则全

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:

如何理解曲则全

“曲则全”出自《道德经》二十二章。曲则全,枉①则直,洼则盈,敝②则新,少则得,多则惑。是以圣人抱一③为天下式④。不自见⑤,故明⑥;不自是,故彰,不自伐⑦,故有功;不自矜,故长。夫唯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。古之所谓“曲则全”者,岂虚言哉?诚全而归之。

译文:

守一隅可以得全局,受屈枉可以得伸展,居低洼可以得充盈,处敝旧可以得新生,少取反而多得,贪多反而迷惑。所以有道的人守清静虚无作为天下事理的法度。不自我表现,反能显明;不自以为是,反能彰显;不自己夸耀,反能见功;不自我矜恃,反能长久。正因为不与人争,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和他争。古人所说的“曲则全”,怎么会是空话呢!它真的能够得到天下之所归,众望之所属啊。

曲”最初的意义是天文测量的直角曲尺。上古先民在立表测影长期观测中发现了勾股定律关系,就可以很方便地获得精确的直角,制作出测量直角的工具。《淮南子卷八本经训》说 :“天地之大,可以矩标识也;星月之行,可以历推得也。” 即是说天地之大,可以用矩尺和圭表来测量;星球月亮地运行,可以用历法来推算。

“曲”字,可引申为边角、偏僻、部分之意。“曲”与“全”刚好相对应,意思是甘居一隅,甘于处下,不与人争,不求盈全,反而得到全天下的归往,由曲而得全。老子所引用的古人之言“曲则全”,大概是取自周先人的历史经验,周朝是从西部边角一隅的封国,埋头发展,最终一展壮志,取得天下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