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准和标准化的定义
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:标准是通过标准化活动,按照规定的程序经协商一致制定,为各种活动或其结果提供规则、指南或特性,供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文件。标准以科学、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。
标准化是为了在既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,促进共同效益,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确立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以及编制、发布和应用文件的活动。标准化以制订、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,确立条款并共同遵循,来实现最佳效益。
扩展资料
历史渊源
我国古人很早就有标准化的理念。
儒家倡导礼乐文化,强调的就是天地万物的秩序,反映的是标准化的意识。孟子说“不以规矩,无以成方圆”,是古代标准化的经典表述,并将标准化理念延伸到了社会人伦领域。《史记》记载大禹治水“左准绳、右规矩”,都体现了标准规范一致的属性。
秦始皇统一度量衡,并实现“车同轨、书同文、行同伦”,是历史上以标准化手段治理国家的范例。
标准化在我国历史上广泛运用于生产和技术领域。《考工记》记载了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,广义讲就是一部标准文本集。宋代《营造法式》详细规范了建筑技术要求,在保障建筑物质量安全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。
隋代产生的雕版印刷术、宋代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,乃至于产生并繁盛于唐代的格律诗都是标准化活动的结晶。明代《天工开物》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,是我国古代标准化经验的集大成者。
李时珍整理汇编的《本草纲目》是关于药物分类法、药物特性、制备方法和方剂的标准化文献。《清代匠作则例》是手工业技术规范的汇编。
古籍文献中经常使用的“法式”“程式”“则例”“准程”等,讲的就是“标准”。中国依规矩、守秩序的标准化理念,随着汉唐文化的传播影响深远,一些亚洲国家至今仍然称标准为“规格”。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-标准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-标准化